營銷客服電話 : 0379-63176628 63170938 63113887 63303216 63226393
人資中心:0379-63285696
Q Q客服:806254247
公司郵箱:zhaoxiabooks@163.com
公司官微:zhaoxiatushu
地址:洛陽市洛龍區開元大道與金城寨街交叉口正大國際中心CPL38層
公司官微 官方招聘
重陽節是怎么變成“老年節”的
“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,這大概是關于重陽節最著名的詩句了。登高、曬秋、賞菊、插茱萸……重陽節的民俗十分豐富,而在今天,它最廣為“認證”的身份是“老年節”。登高賞菊的重陽節是怎么變成提倡孝老敬老的“老年節”的呢?
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、民俗學專家蕭放看來,這是一個節日邏輯的延伸,“秋季是一年之中步入成熟和衰老的季節,和老人的人生階段相似”。
北京聯合大學研究員張勃介紹,重陽節大約形成于漢代,最初的習俗有著消災避邪、祈壽求吉、敦親睦友、娛樂身心的文化訴求。而其演變為“老年節”,主要有兩個原因:一是重陽節的時間是九月初九,“九”和“久”是諧音,有長壽之意,魏文帝曹丕在寫給鐘繇的一封信中就說到,“九為陽數,而日月并應,俗嘉其名,以為宜于長久”;二是重陽節習俗也有令人長壽的實際作用和象征意義,比如,飲菊花酒、插茱萸,《西京雜記》中就有記載: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蓬餌,飲菊花酒,云令人長壽。”
重陽節轉為老人節,是在20世紀80年代,北京、天津等地陸續出臺政策法規,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或者老年節。2012年,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》明文規定,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‘老年節’,這標志著在國家層面獲得認可。
敬老不僅體現在節日,更應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
中國傳統社會非常注重敬老,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孝,不僅對自己家族的老人,還講究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;不僅體現在家庭,還上升到國家層面——《孝經》中說,“始于事親,中于事君,終于立身”。
事實上,從人的本性上來講,敬老并非人類固有,而是歷史發展的產物。人們對于老人的態度和行為并非尊敬,而是他們一旦年齡大了、對社會的用處變小了,就屬于被拋棄的行列,“這也說明孝需要教育和培養”。
除了重陽節,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不少內容都有敬老的內涵。
敬老不僅體現在節日,更應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,開門讓老人先進,這都是在細微之處秉承孝的優秀傳統。
老人有特殊的文化價值,經驗智慧值得年輕人學習
那么問題來了,在科技迭代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,顯得有些“落伍”的老人是否還對年輕一代有這樣“實際”的功能呢?
首先,如果老人能與時俱進,科技并不會讓他顯得比年輕人落后,我身邊很多老人,在科技這方面的能力也非常強;其次,社會并非完全由科技決定,比如,人的一些情感問題并不能由科技解決,而老年人閱歷豐富,可以給年輕人提供寶貴的人生經驗。
在當代社會,老人也許不像年輕人那樣嫻熟于科技,但他們是記憶的寶庫,在文化傳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我們應該認清老人的這種特殊的文化價值,他們是社會發展接力的上一棒,其經驗智慧值得年輕人學習。